查看原文
其他

侯惠勤:实事求是是创造新的历史伟业的思想保证

思想火炬 2021-09-30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创造历史伟业,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我们要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就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一、把握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不是随波逐流、屈从现实的保守主义,也不是蛮干瞎闯、无视现实的冒险主义,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准确概括。它科学地解决了“什么是实际”“如何从实际出发”“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开创历史活动新局面”等根本性问题。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世界发展,都是有着自身规律的客观过程。而对于客观世界认知的最高追求则是,认识客观规律,获得客观真理,从必然走向自由。因此,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不断变化发展的客观条件和客观形势出发,不断研究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应对新挑战;就是要克服一切骄傲自满、故步自封情绪,克服一切脱离实际、夸夸其谈的做派;就是要不断把实践经验上升到规律性认识,不断创新理论,创新实践。用邓小平同志的话说就是:“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坚持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基础。

  20世纪80年代后,尤其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否定辩证唯物主义的浪潮,辩证唯物主义一时间成了“僵化”“陈旧”“玄学”的代名词。在对其污名化的同时,西方思想界发动了立足于资本主义抽象个人的所谓“生存论转向”,其实就是彻底抛弃唯物主义哲学的主观唯心论转向。辩证唯物主义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疯狂围剿,这被其认为是对马克思主义精神遗产的“致命一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顶住了这股逆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立党立国之本上旗帜鲜明、毫不含糊。习近平反复强调,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方法论,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不转向。这就从根本上捍卫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即不断开辟从现实走向未来的道路。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只有面向未来,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努力促进社会的革命变革和创新发展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共产主义事业是当今人类最伟大的事业,为共产主义而奋斗是共产党人最强大的精神力量。共产主义理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不仅具有彰显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逻辑力量,而且具有凝聚和引领人民群众投身这一伟大事业的实践力量。因此,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一旦丧失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就会立刻土崩瓦解。而理想信念动摇,根子在于怀疑甚至否定历史规律,脱离以致背叛人民群众,即丢弃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根本上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就是由于丧失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哲学思想和思想路线上犯了颠覆性的错误。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坚持自觉的自我革命,即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实事求是是高度自觉的思想路线,不能自发产生,必须经过艰难的学习、实践和探索。探索客观规律、追求客观真理首先难在摆脱狭隘利益眼界的束缚,真正敢于面对新陈代谢的历史趋势,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革命的、批判的精神。要认识和把握不断变化的客观世界,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不仅需要拨云见日,透过现象看本质,还需要与时俱进、永不懈怠;要认识和把握纷繁复杂社会现象中的历史大势,不仅需要批判的武器,还需要武器的批判,真正投身人民群众的革命事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一个不断地把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努力统一起来的过程,在推动世界革命变革的同时,不断地进行自我革命。因此,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源头,也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撑。可见,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打牢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思想基础,从而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政治保障。

  历史经验表明,能否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中国共产党所领导事业的成败得失。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


二、紧跟时代潮流,回应时代主题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集中表现在对客观规律和时代潮流的正确把握。首先是准确把握时代主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逐步成为最重大的时代问题,道路、制度的优劣,政党、主义的取舍,都取决于其对和平、发展的贡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紧紧围绕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也为当代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从时代特征上看,我们今天正在经历类似马克思生活时期的历史场景,这就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代世界呈现出深刻复杂变化的态势,充满着不确定性,使得人们对未来既寄予期待又感到困惑。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应对挑战的人类共识尚不成比例,发展的机遇隐藏在层出不穷的挑战中,人类休戚与共的共同利益分割在局部利益的凸显和冲突中,历史潮流在诸多逆流和漩涡的干扰下时隐时现,可谓是“潮流浩荡”而又“波谲云诡”。开放还是封闭,前进还是后退,人类面临着新的重大抉择。回答这些时代之问,必须不畏浮云遮望眼,善于拨云见日,认清世界大势。要做到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判断时代潮流必须依据客观历史规律的观点,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对历史潮流和它借以实现的现实形式进行科学区分的观点,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依托新的社会力量推进历史潮流的观点,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运用,才能为我们判断时代、认清时代潮流奠立战略定力。

 对任何思想的认识和评价,都依据于它对其赖以产生的那个时代及其特征的把握程度。而对时代主题、时代潮流和时代精神的科学把握,则是马克思主义及其继承者们在思想上一脉相承的特点,也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方面。在新时代,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三大突破点。

 首先,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改变世界”以新的时代内涵,不断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上的真正影响力,是建立在非西方化的国家和社会制度基础上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模式,它有力地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焕发生机活力。在制度创新基础上的综合创新,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这一制度创新的灵魂,就是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面融入现代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建设之中,构建了与西方多党制截然不同的国家治理模式。

  其次,客观看待经济全球化。冷静分析经济全球化所表现出的“双刃剑”效应,它并非经济全球化本身的问题,而是放任资本逐利的后果。资本的逐利本性在发展问题上表现为固守“冷战思维”“零和博弈”和“赢者通吃”,而中国则展现出另一种发展思维,这就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这一发展思维的特点,就是将他国的发展视为本国的机遇,将本国的发展转化为他国的机遇,在互利合作中实现共赢。正因如此,中国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中,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突出,对世界的影响力、感召力也不断增强,在当今的经济全球化中逐步从跟跑者转为领跑者。

  再次,明确中国必须走区别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长期以来,西方对意识形态制造的“神话”,就是把西方发展模式标榜成所谓的“普世价值”,鼓吹“现代化即西方化”。实际上,资本主义现代化是不公平、不可持续的现代化。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开拓,打破了后发国家必然沦为西方附庸的怪圈,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路径选择,为解决人类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方案。


三、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创造人民美好生活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还需要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并一以贯之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利益导向,致力于不断创造人民美好生活。1949年以后,我国发展目标主要是为了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人民的需要相对简单。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科学判断。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和战略布局、总体布局也有了重大调整。

  正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党才能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正确判断。这一重大论断,在理论上突破了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必须完全一致的观点,使社会主要矛盾更加贴近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解决了社会性质的相对稳定性和历史发展的绝对变动性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表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根据“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重点和问题,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离开这一导向,发展经济和解决需求就失去了客观标准,就会不断诱发出虚假的“解放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观,是保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以贯彻的重要基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遇到的新挑战,就是坚持人民主体与调动个人积极性、党性和人民性如何更好统一的问题。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观和发展观,既夯实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确保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性运用取得的突出成就。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的执政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制度设计,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等,有力保证了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努力实现伟大目标。

 更为重要的是,以人民为中心不仅是当代中国的发展理念,而且是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不能丢;“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就把党性和人民性有机统一起来,澄清了一些人把“以人为本”解读为“以个人为本”的错误倾向。

四、立足中国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提出时代之问并加以回答,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前提,是实事求是的力量所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是把握“实事”,就是认清中国发展的基本国情和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实际,用“新时代”加以判断,是对当今历史阶段的科学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练回答时代之问——“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把准了当代中国发展的脉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进入新时代的判断及其认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清醒认识和科学判断。它既肯定了我国历史方位的变化,又清醒地认识到了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国际地位没有变的事实。提出“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告诫全党防止思想上的僵化,防止躺在已经取得的伟大成就上骄傲自满、故步自封,要不断地增强创新意识,始终保持忧患意识。这表明,一方面,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真正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从思想观念、理论认知、方针政策到基本方略上进行重大调整。否则,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将成为空话。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有正确的历史定位,解决“从何处来”问题。努力认识和掌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并加以自觉利用,形成中国共产党这一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核心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历史和理论前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上,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是一以贯之的伟大社会革命,不能进行拆分和加以割裂;改革开放前后的新中国历史是统一的,连续的过程,不能相互否定和割断历史。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要进行准确的现实定位,解决“向何处去”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就是对此作出的科学判断。其所确立的历史方位,表明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和平与发展视为当今时代的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我们仍然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表明我们要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当代中国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的主题,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表明我们要把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建立当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基石。所有这些,都建立在对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不断深化认识之上。

 总之,历史经验表明,只要坚持实事求是,我们党就能够形成符合客观实际、体现发展规律、顺应人民意愿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党和人民的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反之,离开了实事求是,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受到损失甚至遭受严重挫折。这是一条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真理。进入新时代,只要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能在新中国辉煌70年的基础上,继续创造历史伟业;就能引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航向,确保“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作者:侯惠勤,中国社科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讲席教授;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年第10期)




相关链接:

侯惠勤:努力做好需要用一生来求证的学问

侯惠勤:必须从理论上说清楚做到“两个维护”

侯惠勤:读好马列经典是博士生的基本功

侯惠勤:危险的误导——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为何被捧为马克思主义创新的经典?

侯惠勤:坚定文化自信的本质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感谢支持国家主流价值观

公益宣传平台建设



分享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分享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长按左侧二维码,即可出现“识别图中二维码”提示,点击可直接关注公众号。


共享“思想火炬”新浪官方微博:@思想火炬


共享“思想火炬”官方头条号:@思想火炬


正能量微信公众号推荐:






思想火炬

点击图片关注



请关注:新浪官方微博@思想火炬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